在第70个五一劳动节到来前夕,2018年4月27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一条新闻刷爆朋友圈,也让米脂县这座国家级贫困县“世人皆知”。
谁能想到,在举国上下欢迎新时代美好家园的同时,竟然会出现如此的恶性事件。一时间,举国震惊,人们一边为无辜生命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一边为受害群体及家属祈愿,并纷纷伸出援手;另一方面,对作案者则口诛笔伐,力求严惩。
2018年4月27日18时10分,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犯罪嫌疑人袭击,导致19名学生(14女5男)受伤,其中7人死亡。截至27日23时,死亡学生人数上升至9人(7女2男),其余10名伤者仍在全力救治中。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这位九零后男生非得要挥刀冲向无辜的孩子,连累了19个家庭一起痛苦?
无独有偶,这起发生在米脂的杀人案件,和两个半月前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帕克兰校园枪击案有几个相似之处。和赵某一样,帕克兰枪击案的案犯尼古拉斯·科鲁兹也是返回自己的原学校杀人。科鲁兹也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消极的人生态度。赵某是因为受到同学欺凌,怀恨在心;而科鲁兹则是从小被领养,4岁养父去世,案发前几个月养母也去世,他只能寄住在朋友家。他很可能对享受幸福生活的学弟学妹感到妒忌。
心理健康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青少年容易出现焦虑、孤独、抑郁、自卑、倦怠、逆反、易怒、厌学、人际关系不良等种种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心理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某资深机构组织对来自5个省、直辖市20个地区的912名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显示,有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常见负性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74%),受到批评(66%),家庭冲突(29%)以及受人欺负、歧视或人际关系紧张(26%)。
杭州城东医院陈春莲主任:心理问题≠精神疾病!
﹌﹌﹌﹌﹌﹌﹌﹌﹌﹌﹌﹌﹌﹌﹌﹌﹌﹌﹌﹌﹌﹌﹌﹌﹌﹌﹌﹌﹌﹌﹌﹌﹌﹌﹌
如果考试不及格,孩子被老师批评而不敢去上学;如果一个人离婚后变得不振整天悲伤,无法释怀。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势必会成为心理问题。如果因为心里阴影而长时间无法上学,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而离婚半年甚至更久,还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那就要考虑抑郁症或精神障碍等问题了!
而这起恶性杀人案件的主角,竟然曾患有抑郁症!但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任何理由都不是持刀行凶的借口,抑郁症同样也不是!
是“谁”让他对学弟学妹痛下杀手?
﹌﹌﹌﹌﹌﹌﹌﹌﹌﹌﹌﹌﹌﹌﹌﹌﹌﹌﹌﹌﹌﹌﹌﹌﹌﹌﹌﹌﹌﹌﹌﹌﹌﹌﹌
一、心理问题:犯罪者曾经在学校被欺凌,继而对学校、同学怀恨在心。
二、境遇不顺:犯罪者毕业后,始终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不得已赋闲在家;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由此也造成了内心更加的自卑与绝望。
三、精神抑郁:据介绍,案发后,犯罪者家属向警察出示“其患有抑郁症”的病例,由此说明犯罪者在精神上存在抑郁倾向,也可以说是封闭的倾向,也有可能抑郁转为躁狂的状态。因为一般的抑郁症患者是不会杀人的,他们只会自虐、自杀,而躁狂症则更容易向外攻击。
四、性格偏执:从其微信名字以及微信头像等信息中,不难看出犯罪者具有一种反社会的偏执型性格。这种性格的养成,与犯罪者长时间的自我封闭、自我压抑,自我成长经历以及社会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没有得到沟通和排解的情况下,加深了偏执型的性格。
五、沉迷游戏:据介绍,犯罪者曾经长期痴迷于电脑游戏。长期的网络游戏成瘾,不仅会加重个人的封闭心理,同时也会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发生。加上犯罪者的诸多负面经历,由此可能会选择电脑暴力游戏作为宣泄,后往往会将虚拟的网络世界当真,进而导致命案的发生。
杭州城东医院陈春莲主任表示,出现这起恶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还是老师及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度不够。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呵护中,教师与家长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老师在一起的,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要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应及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足够的了解,要对孩子多关心、多注意,切记不可过分溺爱、纵容。